23102018

看我蒋话--2018蒋友柏作品展


蒋友柏的蒋,绘画的画
朱建/文
 
一、对味
 
去年初,和朋友聚会。在座的有位仙姑,我知道她的能量。她让我摇卦。次日,发来卦解。一堆文字,其中一条,说下半年会遇贵人。
之所以会特意记得,是因为其他几条都早早对应了。我差不多是以一种好奇的心态,等着验证最后一个预言的可靠性。
秋天时,认识了友柏。完全没有预感。通完一个简短电话,我们确定一起做一件事。这件事就是后来被广为传播的友柏在奉化武岭中学礼堂所做的“最美的一餐”。
我们谈话的核心就两句话:
“你愿不愿意在蒋家故居,做一次你想像中最美的家宴?”
“你愿意加入,我就做。”
那情景,好像互相在一起很多年。但其实我们才刚刚加上微信。
友柏对此的解释只用了两个字:对味。
接触多了,才发现,这两个字是他做人的基本态度。以他的经历,不难推想,这种高度简化的准则背后,有过怎样惊心动魄的人生图景。
因为要做“最美的一餐”,那段时间,我们每天会有很多沟通。友柏所投入的心力旁人无法想象。除了追求极至,而且效率奇高。
我最初的认知,是吃惊于他还有能把小事做大的格局。而他的回答更为本质:“很多事我们只会做一次,所以要珍惜。”
至此,我视他为对味的人。
谁不是奋斗者。而奋斗之于友柏显然是一种更为孤绝的行为。如此,才能接近并抵达他内心的盛景。
“经过16年的打拼,体会到:自己是佣兵,每次都拼尽。所以拿钱不手软,要不会有二心。与对味的人去打仗不能拿钱,因为会起二意。”
这是某一夜,他留给我的话。我发现,原来我们身上有着共同的伤痕。
自那一刻,我视他为兄弟。
我们之间的对话差不多有几层楼高了。有一天我重新翻阅,突然发现这就是一本关于创意和设计的实践之书。
友柏是我的一所大学。这超出了预言的体积。但这个定义更恰如其分。
 
二、画画
 
基于一种直觉,我理解,绘画对于友柏,其实另有深意。
每天离开公司,他通常只做三件事,健身、溜狗和画画。
友柏说过,在社会上,能称得上兄弟的不多。但是,在他的画里面,我似乎看到了不同的答案。
他几乎每天都在画动物。有一次,他发来十几张狗的肖像。他说,其中有一张叫建哥。我一下子就认了出来。还有一张,画的是他妈妈。那种在照片中很难看到的灵魂中的东西,他却能用最简单的笔触呈现出来。
 友柏是亲历人生大风景的人。发生在他身边的巨变,改变了他观看世界的方式。他对人性有着敏锐的认识。纵然如此,他依然受到过许多欺骗。因此不难理解,在他的画作里,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动物。
画画几乎是他的内心独白。在抽象的不复存在的故国,他孤独地与想象中的灵兽相处。他内心的版面如此辽阔。他随手画下的既是一个成年人的精神涂鸦,也是对混沌世界的必要遮蔽,而萦绕其上的体温无一不是在缝合那些幻灭后的裂痕。 
 
 
三、展览
 
有一天,我在金彩画廊,参加一个画展。突然想到,为什么不给友柏做一次个展呢?给他微信,他回答说,好啊。再来杭州,安排金耕和友柏相见,一拍即合。于是有了这次《看我蒋画》。
如同时间的册页,他把更大的世界画进去了。
金耕说,你要写个序。
他们都是我的兄弟。我当然从命,并且心怀感激。